发布时间:2024-12-03 13:15:01阅读()
个人简介:
范晶晶,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辅导员。
在当今的大学校园中,MBTI(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类指标)逐渐取代星座,成为年轻人熟悉的性格标签之一。通过一系列的性格测试,学生们被分为“i人”和“e人”,这两大类型为他们的社交模式和心理健康调适提供了新的视角。在这场大学生活的新风潮中,“i人”与“e人”各自的特征与策略,逐渐成为探索自我与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
“i人”与“e人”的性格描述
“i人”即内向型人格,他们倾向于在安静的环境中寻找能量,享受独处的时光。例如,图书馆里的深度阅读与思考,使得“i人”能够在自我与知识的碰撞中,产生丰富的内在世界。相对“e人”则是外向型人格的代表,他们在社交的舞台上耀眼夺目,热衷参与各种活动,能够与人建立起以热情与活力为基础的广泛联系。对于这两种性格,时常有一种误解:认为“e人”比“i人”更受欢迎。社会的多元性让这两种性格各有其独特的价值。
“i人”社交策略:勇敢破冰
对于“i人”主动社交往往是个心理挑战,但在多样化的大学生活中,适当的社交是必要的。他们需要逐步克服内心的恐惧,转变为对社交的期待。第一个步骤是改变心态。面对新的人际关系,要从畏惧中找到乐趣,把每次的见面视为一段新的旅程。“i人”可以从熟悉的环境开始,比如与室友的互动。在宿舍内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兴趣,为自己打开一扇走向外部世界的窗户。在线社交也是一个不错的起点,通过班级群或兴趣小组,先以文字交流,再逐渐增进到线下交往。志愿者活动尤其适合“i人”,因为其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明确的组织方式,能在这一过程中轻松展开交流。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与信心。
“e人”社交策略:适度投入
相较于“i人”,“e人”似乎在社交中游刃有余,但他们也容易在各种活动中迷失自我,导致精力的过度消耗。因此,有必要进行自我审视,合理安排社交时间,避免因为每一个聚会而牺牲自己的学习与独处时间。例如,可以制定一个每周的社交计划,将时间分配给学业、自我思考与社交活动,以求一种平衡。同时,在互动中,学会深度倾听,比单纯发言更为重要。通过专注于对方的话语,理解其情感与需求,给予真诚的回应,这样不仅能增强人际关系,也能让自己更好地融入团队。因此,保持社交的可持续性,并避免因太多的应酬导致疲惫,是“e人”亟需掌握的技能。
心理健康调适的共通之道
无论是“i人”还是“e人”,保持心理健康都是不可忽视的课题。规律的作息是基本要求,确保充足的睡眠是身心健康得以恢复的前提。面对压力或情绪波动,运动是为有效的调节方式。“i人”可以选择独自进行跑步或瑜伽,以此来释放负面情绪,梳理内心。与此相对,“e人”则可以选择团体运动,如篮球或足球比赛,在欢快的竞技中释放心中压力。
兴趣爱好的培养也能为心理健康注入新的活力。无论是绘画、音乐,还是手工制作,这些活动都可以使同学们在专注中忘却烦恼、享受创造的喜悦。当遇到难以解决的心理问题时,及时寻求学校心理的帮助也非常重要。专业的师能像温暖的阳光,照亮同学们的心灵,帮助他们清理内心的杂草,让心理健康的花朵在大学生活这片沃土中绚烂绽放。
:
在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大学生活中,“i人”与“e人”能通过各自适宜的社交策略与心理健康调适方法,发展出独特的个性与人生道路。认识自我,接受自我,无论你是内向还是外向,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在这段青春旅程中书写个人的精彩篇章,畅享大学生活带来的每一次回忆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