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5 13:15:02阅读()
引言
在心理学研究中,因果关系的概念常常模糊不清。在众多观察性研究中,学者们时常会报告所谓的“效应”,但是与之相伴的因果关系却严重缺失。心理学界呼吁亟需加强因果推断方法的规范化与透明性,以增加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通过对近年来的文献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因果推断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举例Killingsworth等人()的研究曾试图探讨“金钱是否能买到幸福”,但结果仅揭示了幸福与收入之间的横断面关联,未能成功提供因果关系的有力支持。同样,Bleidorn等人(2019)阐述的人格特征与理想结果之间的关系,也只是揭示了统计关联,而未明确表明其因果效应,这使得对人格政策干预的推论显得十分薄弱。
在这一背景下,探索因果推断的形式化方法对于系统地思考心理学中的因果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讨论因果推断的基础知识,包括潜在结果框架和有向无环图的应用,之后再结合增值效度的问题,探讨如何在心理学中进行更加透明和有效的因果推断。
因果推断基础知识
1. 潜在结果框架
潜在结果框架为因果推断提供了一种结构化的方法。假设我们希望了解一篇文章的阅读对一个人在某一天结束时的幸福感的影响,潜在结果框架将假设两种情形:继续阅读和停止阅读。这两种情形下的幸福感是潜在结果。在现实中,我们只能观察到一个结果,因此个体层面的因果效应始终无法直接获得,这是因果推断中的基本问题。
随机分配处理的办法则为这一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如果我们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阅读或不阅读的状态,理论上,我们可以通过比较这两组的幸福感来推断阅读的因果效应。这种设计的挑战在于参与者的遵循性及其它混淆因素的影响。
2. 有向无环图
有向无环图(Directed Acyclic Graphs, DAG)为因果推断提供了一种可视化工具。通过将变量表示为节点,因果关系表示为箭头,研究者能够直观地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DAG不仅有助于识别因果路径,还能帮助研究者发现潜在的混淆因素和后果变量,从而为因果推断提供支持。
例如,研究因果推断知识对学术生涯成功的影响时,变量之间可能存在显著的混淆。如果不加控制地进行分析,可能会导致虚假的因果关联。应用DAG,我们能够明确地识别出混淆因素,并采取相应的统计控制措施。
增值效度与因果推断
增值效度用于检验某一心理结构的测量是否能够超越其他变量来预测结果。它不仅在应用背景下有效,也可以为因果推断提供信息。在许多情况下,增值效度并不只是简单的统计问题,它与因果关系的解读密切相关。过度的控制可能会导致关键变量的遗漏,反而给因果推断带来偏差。
在应用增值效度概念时,研究者需要关注所用的预测变量是否准确,测量的可靠性是否得到妥善考虑,以及对结果的预测是否具有实质性的意义。确保这些要素的正常运作有助于提高因果推断的有效性。
心理学研究中因果关系的模糊性与不透明性,常常导致了对结果的误解,因此推行因果推断方法的规范化与透明性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潜在结果框架和有向无环图,我们能够更有效地探讨心理学中的因果问题,同时在进行增值效度的实验时,注意控制变量的选择和可靠性,能够帮助我们得出更有力的。
心理学仍处于一门年轻的科学,因而许多因果推断方法尚在持续发展之中。正如Nancy Cartwright所说,“没有因果关系,就没有得出因果的可能”。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加强因果推断的与教育,提升研究的规范性,将是推动心理学进步的重要一步。